“14年退休后,洛克菲勒的身家涨到10亿,法官判他半年内解散公司

日期:2023-11-30 16:33:48 / 人气:284


播出文章《“一
1839年7月8日,约翰·D·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国纽约哈得孙河畔的一个小镇上。
祖上平庸,家境贫寒。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虔诚基督徒。我的父亲是一个狡猾的商人,犯过重婚罪,卖过木材、毛皮、盐和杂货,甚至以江湖骗子的身份卖过假药。因为“神通广大,什么都好”,生活没有大的起色。
在洛克菲勒的心目中,父亲不是一个老实人,对家庭极度不负责任。父亲对他说得最多的口头禅就是“我可能不回来了”。然后他真的会消失几个月,可能是怕那些被他的假药骗了的病人找他要命。但是没有钱寄回家的日子常常让洛克菲勒和他的母亲痛苦不堪。
洛克菲勒说:“当你的父母住在山脚下,就注定了你不会住在山顶。”
而他自己家是山脚下的一家人。阶级差距是一个令人压抑的现实,但并不是要给它泼冷水,于是他转而说:“起点并不决定终点。”
图|小时候的洛克菲勒(注:所有图片均取自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
贫穷的背景给了洛克菲勒拯救自己的野心,他从小就有强烈的赚钱意识。
比如他小时候,曾在小朋友中卖过糖果;12岁时,他将自己积攒的50美元“巨款”借给邻居放高利贷,并收取利息;即使在懵懂的年纪,他也有投资眼光。我把一个发现的火鸡窝搬回家,养鸡并在感恩节卖掉,赚取了可观的回报。
但是,因为“社会父亲”的存在,洛克菲勒遭受了很多不公。
他赚的钱本该给母亲养家糊口,却被父亲塞进了自己的口袋。这种情况不止发生过一次。
虽然这个混蛋的父亲不靠谱,但不可否认洛克菲勒最早的商业头脑是受他父亲启发的。
他的父亲告诉他,“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报酬”,所以洛克菲勒有一本精明的记账本,详细记录了他为家庭所做的一切,以此向父亲索要工资,尽管是一厢情愿。
在最幼稚的年纪,父亲就教导他,人是险恶的。
在一个熟悉的游戏中,洛克菲勒经常站在一把高椅子上,然后跳到父亲的怀里。但有一次,他父亲没有伸出双臂接住他,结果他重重地摔在地上哭了。另一边,是父亲的笑声和那句“相信钱,不相信人。”
社会上的打人源于家庭?洛克菲勒当然感觉到了。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跳。
因为父亲说:“趁早做生意!”于是洛克菲勒决定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从商。
我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同学问他:“约翰,你长大后想做什么?”14岁的洛克菲勒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会成功的。”
要想把小时候吹的“牛皮”兑现,洛克菲勒自然找不到低端工作。
他说:“我去铁路公司、银行、批发商找工作,不去小店。”我要做伟大的事情。"
于是,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洛克菲勒疯狂面试。每天早上八点,他西装革履地出发,顶着风和日丽去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后在雨中徘徊。
他越来越沮丧,从不放弃。每周面试六天,连续坚持了六周。最后,上帝回报了我,他这个童工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记账员。
1855年9月26日,16岁的洛克菲勒进入一家农产品运输公司正式工作。他的周薪只有5美元,但这足以让他欣喜若狂。这一天被定为他的第二个生日,以纪念第一天就业。
图|洛克菲勒
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是刻板枯燥的,除此之外,谁会对这份没有晋升前景,薪水又低的工作充满热情呢?但洛克菲勒是大多数人的例外。
工作态度一丝不苟,查账“比花自己的钱还勤快”。别人看到小童工如何被老板压榨,他自己却说:“没有感情的数字是最诚实的,所以我从记账的工作中学会了尊重数字和事实。”
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正如他日后给儿子的信中所说:“天堂和地狱都是自己建造的。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义务,生活就是地狱。”
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洛克菲勒还喜欢为公司的运营出谋划策。但他不会想到,“八卦”这个爱好,居然为他提供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有一次,公司高价收购了一批有缺陷的大理石,老板伤心欲绝,只能自认倒霉。这时洛克菲勒灵机一动,建议老板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输货物的三家运输公司身上。
毫无疑问这是暗箱操作,但是老板很喜欢。这个绝妙的主意挽救了公司的损失,洛克菲勒的年薪涨到了300美元,第二年涨到了500美元。
第三年,洛克菲勒年薪涨到600美元,但他要求老板涨到800美元,结果被拒绝了。
那一刻,他的心情极度沮丧。在一瞬间的犹豫中,他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吹的“牛皮”还没有实现,肚子里充满了不甘,果断炒了老板。
走出公司的那一天,洛克菲勒并不像一个被奴役了很久的员工那样轻松,因为离开也意味着出发。他的袋子里装满了伟大的梦想,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随后拿出了800美元的全部家当。他和朋友克拉克合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
洛克菲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雄心勃勃进入商界的第一天,他祈求神灵保佑他的公司一帆风顺。但没想到,公司运营第一年就遭遇滑铁卢。
一场灾难性的风暴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农作物严重受损。洛克菲勒公司订购的大量豆子到货后被销毁,他们血本无归。
大灾之年,农民收成彻底破产,只能预售下一年的粮食。但前提是订票公司必须先交定金。
在同样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大部分竞品公司都无力支付首付,纷纷倒闭。这时合伙人克拉克也提出要保本,但洛克菲勒拒绝了。他看到这是绝地大展拳脚的好时机。怒火中烧地直视克拉克的眼睛:“每个人都离开了。我们应该留下来。”
随即,洛克菲勒通过报纸散布“谣言”,称可以给农民提供一大笔预付款。另一方面,他向客户保证,他可以提前供应大量农产品。
显然,他在两头说大话。接下来,为了把谣言变成事实,他必须筹集流动资金。为此,他忍痛向父亲借钱,一无所有地向银行借钱。
当银行老板问他拿什么做抵押时,他尴尬地说:“不用,我自己就是担保。”
银行的老板笑着回答:“小伙子,开什么玩笑?”
然而结果出人意料,疯狂的银行老板同意借钱给洛克菲勒,以至于在签贷款的那一刻,洛克菲勒觉得自己把命卖给了银行。
用这笔钱,洛克菲勒在来年获得了大量的农作物,并出售给已经下单的客户,成功扭亏为盈。该公司第一年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净利润为12000美元。
一年后,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总统发布了征兵令。洛克菲勒顿时尴尬起来。法律上,他应该参军去前线,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赚钱。
洛克菲勒痛心地对克拉克说,“该死,自己人打自己人,让我死?我还是想想怎么为他们致富吧。”
吃了豹子胆的洛克菲勒决定逃避兵役。他请了二三十个体术替身当炮灰,最后一个死了,最后一个在上面。
战争前夕,洛克菲勒无暇向银行贷款,随后他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盐、火腿、棉花、煤炭等战略物资。当战事扩大,物资短缺,物价上涨,该出手的都会出手。
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赚战争钱的商人,洛克菲勒就是其中之一。至于他赚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明天,也许在明天之前,有人会过上富裕的生活。”
洛克菲勒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暴露了他的野心,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焦虑。
他心里清楚,他的老本行农产品代理做得很棒,但他只是一个赚取差价的大中间人,在美国很难成为富翁。想要“一夜暴富”,就必须涉猎“天上掉馅饼”的东西。苦苦寻找中,石油喷涌而出,直接给洛克菲勒的人生转折打上了问号。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无数资本家视其为深埋在土地里的黑金,趋之若鹜。不到一年的时间,宾夕法尼亚产油区就布满了井架。
洛克菲勒密切关注着宾夕法尼亚石油的消息,虽然他已经准备行动,但他还是按兵不动。
图|吐油
1961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洛克菲勒决定不投资原油生产。因为那里有72口油井,日产量为1135桶。石油作为一种新能源,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有限。盲目开采是潜在的危机。
几天之内,正如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开采,原油供大于求,油价连连下跌,每桶原油从最初的20美元暴跌至10美分。
起初,大多数雄心勃勃的石油商都失去了他们的财富,洛克菲勒不得不佩服他的明智决定。事后,他讽刺地总结了那些浮躁的人:“先驱都是傻逼。如果你想创造事业,你必须学会忍耐。”
1863年,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的一句话开启了洛克菲勒对石油工业的认识:
“约翰,煤油比任何照明油燃烧起来都亮,它将取代其他照明油。想想看,约翰,这将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的脚能踩进去,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发人深省的话让洛克菲勒很快意识到石油勘探和开采的结果是不可预测和高风险的。炼油不仅是保险,也是这个行业最关键的赚钱环节。
随着照明油专家安德鲁斯的加入,洛克菲勒和合伙人克拉克各自投资4000美元建立了一个炼油厂。在安德鲁斯成功提炼煤油后不到一年,提炼已经成为该公司最赚钱的主营业务。洛克菲勒当即决定公司从农产品经营转行,大力发展炼油业。
然而,就在洛克菲勒准备全力以赴,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他的前搭档克拉克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克拉克不赞同公司继续冒险扩大业务,认为小步前进是最安全的策略。
洛克菲勒回忆说:“他(克拉克)因为我贷款扩大炼油业务而非常生气,好像得罪了他。”
普克愤怒了,洛克菲勒甚至激烈地批评了克拉克:
“克拉克是一个无知、自负、软弱和胆小的人。他害怕失败,主张谨慎的经营策略,这和我的经营理念完全相反。
在我眼里,钱如粪土。如果你把它摊开,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你把它藏起来,它就会发臭。克拉克不是一个好商人。他不知道钱的真正价值。"
1865年1月,洛克菲勒为了扩大规模,想要购买皮托尔河的一块油田,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克拉克的同意,签署一份借据。但我没想到的是克拉克的暴怒。他怒斥洛克菲勒想让债务把公司推进火坑。洛克菲勒反驳道:“只要借钱能稳步扩大我们的业务,我们就应该借。”
的确,洛克菲勒从来不把借钱当成坏事,只要不是在危机时刻用。
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借钱是为了创造好运。如果我能借足够的现金,通过抵押一块地来垄断更大的地方,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借钱是洛克菲勒实现目标的一贯风格。但对于性格不同的伙伴来说,洛克菲勒的行为激怒了克拉克,但克拉克的反应也彻底激怒了洛克菲勒。
“当我们在重要问题上有很大分歧时,我们的合作就会结束。克拉克成了我成功的绊脚石。我必须把他赶走——和他分手。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所以,是时候分道扬镳了。
两人决定拍卖公司,出价最高者胜出。
拍卖的底价从500美元开始,慢慢攀升到几千美元,再攀升到5万美元。此时价格已经超过了炼油厂本身的价值,但两人针锋相对,绝不让步。克拉克开始感到害怕,直到突破7万美元。当洛克菲勒出价72500美元时,克拉克终于投降了。
公司的所有权最终确定了。那一刻,洛克菲勒既激动又震惊。因为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买下这个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
结果可想而知,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几乎清算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担心那些目光短浅的庸人挡我的路了。”
除掉异己之后,26岁的洛克菲勒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他是一个每天能吃掉500桶原油的大家伙,产量足以跻身世界最大炼油商之列。公司利润收入连连翻番,当年纳税已经超过3万美元。
多年以后,当他回忆起那次拍卖时,洛克菲勒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这是一场巨大的赌博,钱在上面,命在上面。”

“老实说,我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我从小就想当个有钱人。”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雄心勃勃地开办了第二座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炼油厂合并,命名为“标准石油公司”。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名字,开启了洛克菲勒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垄断之战。
一个阴沉的中午,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响起了一个不寻常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陌生而丰富。对方报名的时候,洛克菲勒心里一颤,事情就复杂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来自当时美国最有权势的人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
范德比尔特是美国铁路之王。他垄断铁路多年。他建造了太多的铁路,但是没有更多的货物来装满他的火车。
煤油的推广应用,为千家万户赶走了夕阳的黑暗。范德比尔特意识到,由于对煤油的需求急剧增加,石油将成为他满载而归的火车的新货物。
范德比尔特的想法很受洛克菲勒的欢迎,洛克菲勒担心降低运输成本。两人私下达成独家交易:洛克菲勒保证他的煤油可以装满范德比尔特的火车,范德比尔特承诺给更便宜的运费。
这次合作的结果是,范德比尔特的火车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指定专列”,导致竞争对手产油后没有火车装车运输,只好臣服于标准石油公司。
这种情况正是范德比尔特希望看到的。他要想垄断石油运输市场,就必须扶持他唯一的客户洛克菲勒,垄断炼油行业。
但事实上,范德比尔特不相信洛克菲勒会生产足够的石油来装满他的火车。有趣的是,范德比尔特的担忧是真实的。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根本装不下范德比尔特提出的60节火车车厢,甚至一半都不够。
所以,洛克菲勒只是填了大头,和范德比尔特达成了一个空洞的协议。但接下来,他会用这个噱头说服银行家向他们借很多钱。有了资本,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掀起一场血战。
为了争夺克利夫兰的霸权,洛克菲勒不得不吃掉其他炼油厂。
在市场上,他大打价格战,甚至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迫使对手无力经营,然后一举收购。如果遇到顽固抵抗的炼油商,洛克菲勒会不惜一切代价买下市场上所有的油桶和仓库,让对手面临“油无桶”的尴尬局面最后,他会以“好人”的身份出现,为对手提出解决方案,但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对方被标准石油收购。
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克利夫兰的26家炼油厂。但这远远不够。洛克菲勒想要更多,于是有了原油公司的想法。
经过精心策划,他设下陷阱,派出大量推销员散布消息,宣布标准石油公司将以每桶4.75美元的异常高价购买石油,并以现金交易。
一时间,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石油生产商疯狂产油,每天供应给标准石油公司的原油总量高达15000桶。
在利润的诱惑下,这些贪婪的石油生产商都上钩了。仅仅两周后,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洛克菲勒立即“翻脸改价”,宣布原油收购价从4.75美元降至2.50美元。席间,产油人一片哗然,不断骂骂咧咧。
洛克菲勒辩解道:“标准石油公司从未承诺过原油收购价格不变,供大于求的局面完全是石油生产商的错。现在收购价是2.50美元,你可以拒绝接受,但我得补充一点,下周,我们公司不会购买每桶2美元以上的原油。”
虽然目前的产油区已经哀嚎四起,但是洛克菲勒并不打算给这些奄奄一息的原油公司喘息的机会。他拿出很多钱买通各大银行的行长,让他们不要贷款给这些原油公司。由于原油过剩,无法借钱转型,很多采油企业被迫廉价卖给财大气粗的洛克菲勒。
过去几年的吞并让洛克菲勒背负了无数指责。有记者曾当面诅咒他说:“你家毁了这么多人,你不怕下地狱吗?”
洛克菲勒冷冷一笑回应道:“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罪人’,每个人都要下地狱。”

曾经,洛克菲勒许诺让范德比尔特的火车满载而归,但现在,洛克菲勒的石油已经超出了范德比尔特的处理能力。
范德比尔特的铁路竞争对手汤姆·斯科特看到了这一切,并已经盯上了它。他梦想取代范德比尔特,胜利的关键在于与洛克菲勒达成交易。
斯科特提出了一个比上一个更好的提议:标准石油公司将从每交付一桶石油中获得40%的回扣。
这是范德比尔特永远不可能提出的提议,洛克菲勒欣然同意。洛克菲勒成为铁路巨头拼死一战的最大受益者,甚至说他把铁路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间。
另一方面,范德比尔特得知洛克菲勒背叛了私下缔结的独家运输协议后,勃然大怒。他决定反击,但用的是洛克菲勒万万没想到的方式——范德比尔特与劲敌斯科特结成“铁路联盟”,共同宣布退出与洛克菲勒的交易,以迫使洛克菲勒屈尊就范。
在他找到新的交通方式之前,洛克菲勒陷入了被动地位。他需要接受铁路工会重新制定的昂贵的运输价格,否则他的煤油不会送到美国的每一户人家。
在两大铁路巨头的胁迫下,标准石油公司无奈放弃利润,但这种成功并没有持续多久。
洛克菲勒有在炼油厂巡逻的习惯,经常穿着西装,出来一身油污。
一次偶然的检查启发了洛克菲勒:既然管道可以短距离输送石油,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长距离输送石油呢?
有了这个大胆的假设,洛克菲勒愿意承担风险。他干劲十足,说到做到,指挥大批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铺设管道近3公里。黑色油管贯穿青青草原,连接上千口油井,再回到克利夫兰的标准石油公司。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6500公里的石油管道形成纵横交错的蜘蛛网,预示着管道运输将很快取代传统的铁路运输来完成未来的石油使命。
管道铺设的那一天,铁路就被永远踢出了石油行业。也有桶生产商伤害池里的鱼。管道运输的石油不再需要容器,桶生产商宣布破产。
从那天起,标准石油公司摆脱了铁路的束缚,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所谓的辉煌与荣耀,随之而来的是扩张,以及洛克菲勒的野心。他不再满足于独霸克利夫兰,而是想独霸整个美国的石油市场。
许多石油生产商和炼油厂都收到了洛克菲勒的最后通牒:“我现在给你提供一个傲慢的方法。把公司卖给标准石油公司是天赐良机。如果你得到了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你和你所爱的人将永远心安理得。”
大鱼吃小鱼,这不是一个道理,而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他们同意与否,洛克菲勒拥有一切。
然而此时,过去加入的照明油专家安德鲁斯显然对洛克菲勒的做法并不满意。他希望把公司赚的钱全部分掉,单独带回家,洛克菲勒则希望保留一半,投入到公司的收购计划中。
“安德鲁斯先生是个自以为是的人,没有商业头脑...这样的人和我有矛盾也不奇怪。这个自私的家伙想要分享他赚的所有钱,甚至愤怒地威胁我说他不想继续在公司工作了。”
安德鲁斯成了障碍,洛克菲勒必须摊牌。他以100万的价格买下了安德鲁斯的股票,从此独揽大权。
安德鲁斯喜出望外。他觉得自己的股票不值100万,以为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无疑是在重复他的前搭档克拉克的愚蠢。
且不说洛克菲勒转手从他手里买的股票就净赚了30万,仅仅几年后,安德鲁斯就会痛心疾首地毁掉自己成为美国富翁的机会。

“小商人的时代结束了,大企业的时代正在到来。”
这是洛克菲勒在杂志文章上看到的一句话。他觉得这句话就是他想要的。
他以500美元的高薪聘请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多德回到公司工作。年轻律师多德每天负责搜索法律的漏洞。后来,他提出了“信任”垄断组织的概念。
洛克菲勒喜出望外,因为多德的提议正是他想要的。
1882年战争结束后,洛克菲勒利用法律漏洞,随心所欲地兼并了40多家制造商。一个人垄断了美国98%的煤油,最后垄断了全世界所有的生产。其中,还包括产业链90%的石油运输能力和25%的原油产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洛克菲勒统治着石油世界。然而,罗斯福政府并没有停止对标准石油公司的起诉和调查。直到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标准石油公司垄断案做出裁决:标准石油公司是垄断机构,必须在6个月内解散。
老了的洛克菲勒听到判决结果后沉默了很久。在法官的激烈批评中,他一句话也没说。最后,在退休前,他为标准石油公司和自己的奋斗人生做了最后的反驳:
“我刚进入石油行业的时候,一片混乱。我带来了订单,我选择了一个二级低效市场,所以这个行业才能发展。我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光明,没有人指责我;当我提供了几万个工作岗位,出口了几百万美元的时候,没有人指责我。石油是这个国家生存的基础。你称之为垄断,我却称之为事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初垄断“大宴”的时候,洛克菲勒一定预料到了这样的一天。
半年后,洛克菲勒的王国解体,但他的财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
还记得14岁的洛克菲勒曾经梦想“做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57年后,这个梦想被翻了一亿倍。1910年,71岁的洛克菲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人。
在他的后半生,有比赚钱更难的事情,那就是如何花钱。
洛克菲勒57岁退休。在长达41年的退休生活中,洛克菲勒热衷于慈善事业。
他将大量资金投入教育行业,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等世界名校都获得了大量资助。尤其是最初名不见经传的芝加哥大学,共获得8000万美元,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后来洛克菲勒成立了洛克菲勒健康委员会,促进了世界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他捐资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这是亚洲一流的医学院。
《纽约时报》曾写道:“洛克菲勒先生的财产可能是任何一个美国公民个人努力可能积累的极限。”
同样,洛克菲勒的慈善捐赠总额为5.5亿美元。这可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慈善家累积所能达到的极限。
图|洛克菲勒和老对手卡内基
赚了,捐了很多。这是对前半生的救赎还是对后半生的补偿?
不知道有没有人这么想。资本家做慈善,要么是自我营销的虚伪,要么是前半生的赎罪。金钱是邪恶的,你赚多少,就有多少邪恶附在你身上。这就是洛克菲勒一生喜忧参半的原因。有人称他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但当他捐钱的时候,或者当他把自己的“罪恶”发泄出来的时候,有人却把他尊为慷慨的慈善家。
诚然,一个人无论贫富,只要活着,就会被批判。洛克菲勒身上最干净最纯粹的可能就是他的丈夫身份了。
洛克菲勒自25岁结婚以来,从未有过第二次恋爱,也从未玩弄过女性,一生中也从未与其他女性有过不正当的暧昧关系。并不是说男人有钱就一定吃喝嫖赌,而是很少有人能过上清清白白的生活。
因此,在个人生活方面,洛克菲勒是个好丈夫。他和妻子白头偕老,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同时,洛克菲勒也是一个好父亲。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发火,没有不良嗜好。他自始至终在孩子们面前保持着良好的形象。这应该也是他长寿(98岁)的原因之一。
往往成功人士都忙于工作,洛克菲勒也一样,但他并没有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百忙之中,他给儿子写了38封恳切的信,汇集了关于知识、性格、外貌、交往、事业、人生的人生忠告。
他的后代延续了六代,都从这些书中受益匪浅。经过100多年的洗礼,洛克菲勒家族仍然是美国最著名的财富家族。
现在这38封信已经被汇编成一本书《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很少看到在商业上冷酷无情的洛克菲勒,在教育孩子上其实很温柔。
“亲爱的儿子”永远是每封信的开头,“爱你的父亲”永远是每封信的结尾。"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